胡岳良,周铁镇欧毛渎村人,年逾八旬,身体硬朗。1962年高中毕业,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参加了农业生产。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当了大队农技员;八十年代初任村主任,后到镇水利站工作。退休后,积极参加农村文化工作,为乡村传统文化的巩固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去年,被评为宜兴市非遗“做火会”传承人。
胡老虽家住欧毛渎村,但夫人出身于沙塘港村杭氏大家族,两村的群众对外都说:“我们家住宜兴沙塘港”,人人皆知;所以胡老对沙塘港与竺山的历史非常了解,在他的积极配合与策划下,2010年成立宜兴市竺山民间文化研究会,并选任研究会秘书长。胡老当场奉献1万元,作为创办研究会的活动经费。胡老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太湖扯篷船”一文,刊登2016年6月《宜兴日报》,并对太湖船文化作了更深的挖掘;还对研究宋末词人蒋捷晚年隐居竺山的史实,起到助推作用;配合研究会相继组建老年文化特色团队10多个,有舞龙、锣鼓、舞蹈、戏曲……。同时,还动员、指导欧毛渎村老年协会组建老年特色文化团队,共同提高两村老年文体活动水平。其平时还积极配合本村以老助老为老服务工作。
因胡老小时候亲眼目睹家乡一场大火烧毁房屋40余间,悲惨的情景一直记在心头。其长大成人后,一直宣传要时刻防火防灾。农村流传俗话:“贼偷一半,遇火全无。”他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指导每年冬至前,以“做火会”的形式提醒大家,还组织周边村、企以自发开展做火会活动,宣传防火工作。2020年5月,胡老被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做火会》代表人物。近年来,在周铁镇尹瘦石艺术馆成立竺西剧社,胡老从小酷爱拉二胡,也成为剧社的成员。每到节假日,东沿河横塘河畔琴声悠扬,锡剧、越剧,总有胡老的身影,成为剧社骨干之一,主动配合镇、竺西社区文体演出工作。2019、2020年,胡老分别获得市戏曲艺术协会先进个人。2018年,配合镇政府编写改革开放四十年农业生产情况,特别是渎区农业先进典型材料。他既是实践者、经历者,又是全村农业生产的指挥者。其描述的文章,用词适当、情况真实,反复推敲、精练醒目,赢得上级及群众的一致好评。 (赵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