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杨巷镇英驻村琅玕马灯队特邀村民100岁的曹海根和106岁的陆菊仙两位老人来到古韵琅玕文化楼马灯陈列室讲述当年调马灯时的情景。尽管老人腿脚不那么灵活,但一招一式还颇显当年雄姿。
根据琅玕毛氏宗谱上的记载,琅玕的武术马灯起源于南宋初期。南宋建安两年,毛氏毛台(后来被封文忠公),护驾南迁到杭州。毛台的一支队伍,来到琅玕,战马在田野里奔跑,战士在村庄里练功,年复一年,一直延续下来。一般到年底秋收之后,就会组织真马真刀表演节目。后来,这些真马真刀退出历史舞台,改为篾扎的马头,马尾糊上彩色的纸来替代表演。因为纸糊的马灯容易损坏,之后就改用绸布制作,一直流传到现在。也许是琅玕人从这绵延四百年的民间娱乐中,继承了忠勇、尚武的文化精神,才使得这种集娱乐、庆贺、健身于一体的民间活动在当地传承发展下来。前阶段,琅玕马灯还被授予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龚 平)